时间:2025-05-15 浏览:10
在黄山学院第五个“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到来之际,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围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主题,结合2023级劳动教育课程,从校园公共环境到水西湿地,从实验室到苗圃基地,从农耕到修剪,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农耕体验,塑造劳动品质
拿惯了书和笔的手,拿起了铲和锄,在挥舞的汗水中,同学们做起了翻地、整地、做床、播种、除草、浇水等农事活动,手上磨起水泡,沾满泥巴。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田野,农耕体验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一场重塑自我的成长修行。在这里,学生亲手触摸知识的温度,用汗水浇灌独立的品格,在躬身实践中解锁人生的“硬核技能”,成为更坚韧、更自信的时代新人!
![]() | ![]() | ![]() |
![]() | ![]() | ![]() |
植物养护,享受劳动惊喜
生物和农学相关专业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劳动相结合,参与了校园植物养护与修剪工作。同学们运用专业知识,修剪枝叶避开植物的生长期,浇水根据土壤湿度调整;不仅剪掉多余部分,也兼顾植株健康。当看到原本杂乱的绿篱变得整齐、蔫黄的盆栽重新焕发生机时,同学们感悟到劳动的惊喜。劳动的魅力或许正在于此:用双手创造可见的变化,用汗水换来生命的蓬勃。
![]() | ![]() | ![]() |
苗圃管理,体验劳动成就
苗圃管理劳动实践中,面对堆积如山的枯树枝,同学们齐心协力,搬运至指定地点,针对顽固杂草,大家耐心拔除。尽管双手沾满泥土,汗水湿透衣背,同学们依然热情高涨,斗志昂扬。23级林学专业学生郭子龙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劳动又苦又累,可是看着原本杂乱的苗圃地在我们手中变得整齐有序,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
![]() | ![]() | ![]() |
![]() | ![]() | ![]() |
菌菇种植,创造劳动果实
菌菇种植劳动实践中,从选地、整地、消毒、施肥、搭建大棚,到下种、出菇和后期管理,再到采收和初加工,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红托竹荪等菌菇的生长环境和条件要求、种植步骤和方法、管理技术和要求等理论知识,而且在劳动实践中看到自己亲手动手创造的劳动果实,体验到农民丰收的喜悦,增强了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 | ![]() | ![]() |
湿地维护,拓展劳动场景
环境科学专业结合专业特点,重点开展了校园水西湿地维护劳动实践。劳动过程中,由大组长牵头提出各组湿地维护的初步方案,细化各小组劳动任务,对水西湿地不同单元进行分批次现场维护管理。通过湿地维护劳动实践,同学们不仅学会了人工湿地的运行管理及日常维护方法,而且把所学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来,打造了宜人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劳动实践和专业教育的完美结合。
![]() | ![]() | ![]() |
内务整理,提升劳动技能
实验整理包括实验室卫生打扫、培养皿清洗、培养基配置、药品试剂摆放等。活动前,老师详细讲解具体劳动流程与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劳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积极,分工明确,认真清洗实验器皿、清扫地面、整理实验耗材。在大家的协力合作下,顺利完成劳动工作任务,营造了安全的实验氛围。
![]() | ![]() | ![]() |
劳动实践夯实了劳动本色,提高了劳动技能,涵养了劳动精神。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团结与配合,也学会了珍惜和感恩。正如23林学金智勇同学所说:“劳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更磨砺了意志。在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沟通与配合,也深刻体会到只有脚踏实地、勤勉敬业,才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撰稿/摄影: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全体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责任编辑:刘板;审核: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