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3 浏览:10
10月21日下午,为精准对接黄山市生物产业需求,完善2026版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万志兵、生物技术教研室主任董丽丽、专业教师毕淑峰、陈向阳以及王亚平一行5人赴黄山市科技局调研交流。黄山市科技局副局长江利明及综合科、产业科、成果中心、人才科等科室负责人参会,双方围绕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协同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调研会上,万志兵副院长(主持工作)首先介绍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办学定位与特色成果。他指出,学院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 办学理念,以服务黄山及长三角生物产业为核心,目前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条江、一尾鱼、一朵菇、一片林”的鲜明特色。同时,他重点提及生物技术专业的硬实力—作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9人,师资团队囊括安徽省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安徽最美教师等骨干力量,还拥有黄山市创新创业导师、兼职硕士生导师,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生物技术教研室主任董丽丽详细汇报专业发展历程与2022版培养方案框架,并阐明此次调研的核心诉求。她介绍,生物技术专业自2005年招生以来,先后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生命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并获批黄山学院首届生物诊疗和健康微专业。2022版培养方案以生物化学、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质与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为主干课程,聚焦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生物技术专业正全力修订2026版培养方案,此次专程赴科技局就是希望从政府视角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整合多方意见,让方案更贴合黄山生物产业发展实际。
听取介绍后,江利明副局长对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专业建设成果表示肯定。他指出,黄山市正大力发展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急需具备实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科技局将全力搭桥,推动学院与企业精准对接。随后,科技局各科室负责人结合职能提出针对性建议:产业科提出建议在课程体系中增设“合成生物学+ AI”交叉学科内容,深化地方性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科提议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跨校交流,借鉴先进课程经验;同时推动学院对接科技局“外专项目”、“科技副总”、“院士工作站”等资源,助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并鼓励在校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科普赛事,实现校地共赢;综合科建议在实践课程中引入知名高校客座教授、企业高管等产业教授,通过讲座、授课等形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市场需求,拉近与产业的距离;成果中心提出针对企业“产品有效成分检测技术不足、仪器设备缺乏”的痛点,建议学院梳理现有仪器设备资源,加强与企业的技术沟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此次调研最终达成多项共识:生物技术专业将全面吸收科技局建议,在2026 版培养方案中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市科技局将协助学院链接本地企业资源,推动产学研项目落地。万志兵副院长(主持工作)表示,此次调研为专业建设找准了“产业导向”,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机制,培养更多能扎根黄山、服务地方生物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此次走访不仅搭建了学院与地方政府部门的联动新桥梁,更让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为黄山市生物产业的人才储备注入“源头活水”。
(撰稿:王亚平;摄影:陶冶;责任编辑:王北朝;审核:万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