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走进《细胞工程》课堂,以“生命接力”点亮专业学习

时间:2025-10-31   浏览:10


2025年10月28日,黄山学院文端楼2512教室,董丽丽老师执教的《细胞工程》课程开展了一堂特色“生命实践课”。作为课程思政创新实践,该课在干细胞教学环节联合屯溪区红十字会打造“真人案例课堂”,特邀请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刘婧、吴青青担任特殊“讲师”分享经历,并携手黄山市中心血站开展“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主题科普活动,将“科学、奉献、希望”的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教学。

课程伊始,两位捐献者用质朴的语言分享了各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初心、历程与感悟。虽无华丽辞藻,但字字真切,充满力量。刘婧围绕“爱心相髓,生命接力”的主题,讲述了捐献过程,并结合亲身经历澄清了“捐献伤身”的误区;拥有12年志愿者等待经历的吴青青则动情地分享了漫长等待让她更深切理解生命可贵的心路历程,并从医学角度阐释了科学捐献对健康无害的原理。这种“身边榜样”的分享方式,有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造血干细胞捐献从抽象的医学概念,转变为一种可感知、可践行的生命善举。












随后,黄山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场内容充实的科普讲座,系统讲解了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学原理、具体流程及社会意义。讲座结合真实数据和案例,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这些公益行为对于挽救生命的重大价值。感人的故事与严谨的科学知识相互补充,形成了“情感触动”与“理性认知”的双重教育效果,既温暖了人心,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

董丽丽老师在课程总结中指出:“两位捐献者让造血干细胞从冰冷的书本定义,化作了温暖的‘生命火种’,也让我们读懂了‘生命接力’的分量——科学是救死扶伤的坚实力量,而奉献则是普通人的勇气担当。希望同学们铭记,未来所钻研的每一项生物技术,都与生命息息相关。期待大家能运用专业知识为生命续航,让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相髓’的温暖力量。”

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特殊的“生命实践课”让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更树立了尊重生命、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了作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23级张妍璐、马丽敏同学表示将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李一飞同学感慨“凡人微光,可照旷野”;杨婉婉同学认为捐献者的分享让“救人”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具体的壮举;徐思思同学则评价这是一堂关于生命、勇气和希望的公开课。

据了解,此次《细胞工程》课程邀请捐献者进课堂并非首次,2023年就曾邀请黄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程志峰分享经历,并获得多家媒体关注。作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细胞工程》持续探索育人新模式,如组织科学家事迹汇报、开展伦理辩论赛等。本次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为协同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提供了有益经验。

 (撰稿:董丽丽;摄影:胡晓倩;责任编辑:刘板;审核:万顺利)